如果我在普洱遇到你,我们一定要去吃这12个特色食物!
一、傣族特色:傣味舂牛干巴
是不是光看菜名,你体内的猎奇因子就瞬间复活?哈哈,有必要对这个菜名科普一下。傣味,聪明的你肯定不需要我来啰嗦一番做解释;舂呢,就是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。见惯了切,斩,剥的你,是不是觉得舂特像蒙着白色轻纱的楼兰美女,神秘而散发着万千魅力。牛干巴则是普洱独特的风味食品。一般是秋冬时节选取肥壮肉牛后腿等部位的优质牛肉,辅以适量食盐、花椒等调料,采用搓揉、腌渍、晾晒、风干等工艺,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牛肉食品。
二、傣族特色:蚂蚁扛鸡腿
被它劲爆的外表吓到了吧。来来来,深呼吸,不要怕,美景在险峰,美食也要“跋山涉水”一番不是?跟着我们的猎奇因子继续普洱独特的饕餮盛宴吧。抛开它的“黑暗”外表不提,它还是有很多作用的,祛风湿,解油腻,抗衰老,强筋骨,高蛋白。
三、佤族特色:手撕鸡肉烂饭
佤族呢,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佤族自治县,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是佤族鸡肉烂饭。它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,比普通的米饭要软得多,比稀饭要干些。它现在已是佤族婚礼上夜宵的常客了。
四、肉酱卷饵块
普洱特有的小吃之一。它跟北方的年糕有点相像,只不过饵块是用普通大米制作,而年糕是用糯米制作。饵块的制作方法是将泡过的大米拿去蒸,至六七成熟,然后放到碓窝里舂。据说旧时,大家一块舂饵块是一景,不知现在能否看到。要是有些亲好奇心重,可以借助电视里的某些情节,自行脑补勤劳的人一边舂饵块,一边唱民歌的场景吧。
五、自制鸡枞油
普洱一道非常有名的小吃。鸡枞,是一种菌,属菌簇中的上品。鸡枞油是把鸡枞洗净炸干而成的一种小吃。口感干香有嚼头。可治脾虚纳呆、消化不良、痔疮出血等症。
六、 大苦子果(火烧大苦子果) 苦子果,是普洱特有的一种野菜。据果实苦的程度、形状、大小的不同,可分为大苦子果和小苦子果两种。苦子果的味道苦中带甘,有清热解毒、消炎利喉的功效。用火烧着吃,满满的民族风味。
七、小苦子果(油煎小苦子果)
说完大苦子果,小苦子果按耐不住,悄然登场。小苦子果属于灌木本茄科,别名山茄子、苦子果。性凉、味苦。用油煎着吃,味道别致。
八、白参(白参青椒炒鸡蛋)
白参,一种菌,是普洱特有的珍稀药用兼食用菌,性平,味甘,可滋补强身,清肝明目,能增强身体免疫力。用青椒、鸡蛋炒着吃,味道清香,鲜美爽口,真是色香味功效齐全。
九、刺五加(水豆豉拌刺五加) ![]()
刺五加,普洱人常食的野菜之一。全株均可入药,其嫩梢食之,可清热解毒、祛风除湿、舒筋活血,对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有显著的疗效。刺五加可煮汤,可凉拌,可炒食。用水豆豉凉拌,既方便快捷,又美味萦绕。
十、三尖角粑粑
三尖角粑粑是普洱地区景东、镇沅、景谷、墨江、思茅一带流行的食品,是其特点是状如菱角,薄如蝉翼,口感柔和,糯而不腻。原料为优质糯米和大米,混合磨浆,再经过蒸、调等工序做出成品来包馅料。若吃咸味的,就用火腿、鲜肉、韭菜末等做成咸馅。要吃甜的,就用白糖、蜂蜜、核桃、花生、芝麻、鸡冠油做成甜馅。最后用三指挤捏成三角状,形如菱角,以芭蕉叶做垫,放在甑子内蒸熟后即可食用。
十一、景谷特产牛撒撇
在景谷县傣族地区,有一道傣家入用来宴请宾客的世传名菜,称之为“牛撒撇”。它的烹制方法比较特别,逢年过节或办喜事时,要杀牛,把黄牛宰杀后,取出牛的脊肉用火把它烤黄,再切成细肉丝,拌以煮熟后的牛肚杂,放上姜、蒜、辣子、花生香碎面等香料和佐科,再用煮沸后经过过滤的牛粉肠水或胆汁拌匀,即可食用。‘牛撒撇”最关键的配料就是那牛粉肠水。城里人想吃“牛撒撇”没有牛粉肠水,就用五加叶来替代搅拌,味道口感相似。“牛撒撇”的特点是细腻可口,香味淳正,色泽诱人,具有健胃、消燥热、增食欲的功能,受人喜爱。 十二、凉拌酸蚂蚁蛋
在孟连傣族村寨中,每到暑夏,可以品尝到一道蛋白质极为丰富的佳肴,这就是酸辣爽口,和胃生津,驱暑气、祛病强身的凉拌酸蚂蚁蛋。酸蚂蚁是热带丛林中的一种细长的黄蚂蚁。成虫具有较浓的酸味,它常在竹丛、树垭上筑起比面瓜大几倍的圆巢。春末夏初,蚁巢中大部分是黄豆般大小的蚁卵、洁白如珍珠。其做法是,将蚁巢取下,除去杂质和成蚁,煮熟后加上食盐、辣椒、碎葱头、生蒜泥拌匀后即可食用。酸蚂蚁蛋是世间最小最香的蛋,具有丰富的蛋白质,孟连傣家人常用来招待亲戚朋友,品尝后令人回味。
|